描写凤凰山茶园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6:17:50
描写凤凰山茶园的作文

描写凤凰山茶园的作文
描写凤凰山茶园的作文

描写凤凰山茶园的作文
凤凰山下的茶园
  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山下一片普通的茶园.茶园生产的茶,竟然受到北宋皇帝的赞赏并撰文颂之,欧阳修、蘇东坡等一批文人墨客还吟诗作赋赞叹不已.这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历史上恐怕都很少见.这座山就是位于建瓯市东峰霞镇村的凤凰山,这片茶园就是山下方圆三十里的山地.因位于当年闽都之北,这块地方所产之茶又称北苑贡茶.
  初夏的一天,我们慕名来到霞镇村.凤凰山看起来并不高,因其势如翔凤作饮水之状,故名.山下是一片开阔的缓坡山地小平原,一条小溪穿越其间,两岸高处尽辟茶园,行行整齐的茶树如绿色地毯一路铺开;低处则葡萄枝叶满架,豆秧攀爬满园,一派欣欣向荣的夏日田园风光.不高的山和不尽的溪水夹著一片缓坡的小平原,造就了“气候温润露浓风柔”宜茶之地,故这里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上乘.唐贞元年间建州刺史常衮,教当地茶农制作蒸青团茶,“始蒸焙而研之,谓之研膏茶;其后稍如饼样……”随著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建茶”开始进入上层社会.  令凤凰山下茶农引以骄傲的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当地出了个“茶神”张廷辉.张氏将凤凰山周围方圆三十里的自家茶园献给闽王,张因此被封为闽国的“阁门使”.闽王则将这片茶园建成小朝廷的御茶园,这就是史称的“北苑御茶园”.张氏不仅献地,还在蒸青碎末茶向研膏茶演变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得茶农和朝廷的赞赏.他辞世后不久人们就在凤凰山建起“张阁门使庙”,因张氏号三公,又称“张三公庙”.后来,随著北苑茶的扬名,对张氏也不断追褒,皇帝赐张阁门使庙“恭利祠”匾额,封张氏为“美应侯”.此后张氏被尊为神明,茶农纷纷进庙引接香火,祈佑茶事.时逾千年,如今恭利庙尚在,张三公高大塑像立于正中,依然烟火缭绕,香客不断.  北宋时,皇帝都爱茶,朝廷派重臣主持北苑茶事,北苑团饼成了贡茶,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在当时,爱茶、论茶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风气.于是,就产生了许多有关建茶和北苑贡茶的茶学论著.宋徽宗赵佶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详细记录了建茶的历史、产地、种植、制造及冲泡的全过程,称北苑“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  北苑贡茶的扬名还得益于宋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赋.欧阳修对北苑龙凤团茶极为钟爱,当新茶来临时,欣喜若狂,赋诗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王安石将龙凤团茶送给远在洛阳做官的弟弟王安国,并附诗曰:“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嘱咐其弟这种茶应在优美的环境中细品慢啜,不要对著花去啜茶啊!蘇东坡是个茶痴,把佳茗比作佳人,一生钟情于茶,他在知杭州期间,虽有“龙井”做伴,仍不忘凤团饼,并留诗曰:“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才女李清照也爱团茶,有诗为证:“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诗人于悲凉寂寞中以酒茶解忧.陆游慕建茶已久,得到建茶后喜不能抑,写下“忽喜云腴来建苑,坐令渴肺生华滋”的名句.北宋诗人词家名人如范仲淹、蘇辙、杨万里、黄庭坚、蔡襄等都留下了盛赞北苑贡茶的诗篇、华文.其中蔡襄总结团茶制造技艺写出的《茶录》,成为继陆羽茶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茶学著作,在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后来的数百年间,由于朝代的更替和茶类的发展,凤凰山下的北苑茶也历经兴衰演变,虽不如北宋时“一枝独秀”风光,但仍是一处重要的茶产地.且繁殖著茶树优良品种.在凤凰山下我们看到一片立碑保护的百年乌龙茶树品种园.据专家考证,这片乌龙茶树(又名矮脚乌龙),原产于古时的北苑茶园,台湾乌龙亦由此引种,乃台湾乌龙之始祖,见证了两岸茶树品种的历史渊源.如今凤凰山下茶园连片,茶厂遍布,一派兴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