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有什么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3:58:19
白族有什么特点?

白族有什么特点?
白族有什么特点?

白族有什么特点?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白族日常饮食品种丰富,为改变口味,经常变换花样.如:粑粑、饵块、汤圆等.因鲜菜常年不断,每餐都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如用海菜花的叶、茎做成的海菜豆腐汤,用海菜花的茎杆、花蕾炒火腿、肉丝或腌制成咸菜.白族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鮓、吹肝(鲜肝灌入佐料,经风干即成)、饭肠(将糯米填入肠煮熟即成)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白族饲养奶牛历史悠久,并善于加工乳制品.业水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如:活水煮活鱼、砂锅鱼、粉蒸鱼、梅干酸辣鱼、螺豆腐(田螺汁用开水氽后即凝固,沥干水即成)等,还有漾濞的爬砂虫做成的“土海参”.白族就餐很讲礼仪,进餐时长辈要上坐,晚辈依次在两旁或对面落坐,晚辈要随时为长辈添菜加汤.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山区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独特,一般是用4根70厘米高木柱支撑的平台,中间留有一个洞,台面为1.5米见方,上面铺砌青砖或石板,覆盖一层土,支上一个铁三角架,可吊锅等,台下烧火,火苗通过洞,加热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铺上作为烘烤食物用.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 - 重要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曰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曰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曰,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曰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的活动.这天晚上,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有全村公共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一周,以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等节曰活动.
  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 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住房多采取 三房一照壁 或 四合五天井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 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串角飞檐,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体现了白族劳动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人民偏爱白色,他们建房的总体色调是白色,白族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再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已婚妇女的头饰一般是蓝色.姑娘是把辫子和一根红绳结在一起,然后把一块五颜六色的手贴缠在头上,雷白的缨穗在头右边飘飘洒洒,很能显出姑娘的妩媚.
  大理白族酷爱花,几乎家家都种药,当地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 之说,姑娘的名字大部分都带有花字,如:金花、银花、德花、美花、春花等.
  白族 - 礼仪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 挪卫你 (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辈是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起床后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给老人.吃饭时要让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动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中跷二郎腿.一些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不洁.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三月街是白族盛大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除此以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祭祖节.逢年过节白族有许多礼仪禁忌.元江县的白族每年的三月会或天子庙会期间,禁止杀生.大理的白族大年初一不准动刀、挑水、泼水、扫地.怒江白族大年三十晚饭前祭祖时,忌讳外人在场.大年三十,要把借给别人的东西要回来,否则来年找钱不顺,粮食不丰.因而借了别人家的东西,必须在大年三十之前还给别人.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大年初九为男人节,男人休息.云龙县的白族,七月半这一天不准人们到处乱走.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白族妇女怀孕后,以系合页双屋围裙,并将头页对折别在腰间作为有喜的标志.外人见了,要懂得注意重点 保护.倘若误伤了孕妇,要担保到产后母子平安为止.有些地方的白族,怀孕妇女不能进入新郎、新娘的洞房.婴儿落地后,谁第一个跨进产妇家的门,谁就是踩生.白族认为,谁来踩生,将来孩子的脾气就像谁.白族最忌讳戴孝的人来踩生,所以婴儿降生后,家人要立刻用白石灰在门口撒三道弧线,并在门槛上缠一道青篾子.若是生男孩,还要在青篾子下加一只草鞋,有的还在大门上钉一个甑笆底,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送一碗新鲜稠米汤、红糖、鸡蛋、甜白酒和一土锅猪蹄子炖韭菜根给产妇吃.产后第三天早上,产妇家要请 粥米客 或称 稀饭客 .到白族人家做粥米客,要用竹篮提着鸡蛋、红糖、小孩的衣帽等前往恭贺.大理、剑川一带的白族,妇女产后,主人要请第一个进家的客人吃荷包鸡蛋汤圆,客人不能拒绝,否则主人会生气.
  白族 - 别致民居
  白族民居照壁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象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居民门窗木雕,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正面写有“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1]
  白族 - 民族政策
  新中国成立前,白族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封建地主经济占绝对优势,在一部分地区特别是少数市镇和公路交通沿线,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在一部分山区尤其是高山地区,还存在封建领主经济以及原始公社和奴隶制残余.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于1956年11月22日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