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21:03:45
2012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2012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2012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2012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
buzhidao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

全部展开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收起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全部展开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 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
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1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美国:
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5.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
2.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
极地地区:
1.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 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 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
3.北极考察站:黄河站

收起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

全部展开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 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