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注: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06:33:46
初二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注: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初二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注: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初二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注: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初二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注: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1、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
1-2、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
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
1-3、如果以制造和利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则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历史
1-4、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数量最多的国家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170万年前) (70-20万年前) (7000年前) (6000年前)
1-5、旧新石器时代知识表:
生活时间 古人类 特点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距今约100万-50万年 陕西蓝田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
距今约18000年 山顶洞人 外貌与现代人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会使用人工火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江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约6000-5000年 陕西半坡人 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彩陶
距今约5000-4000年 炎黄尧舜禹 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1-6、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特 点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开始使用陶器
1-7、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
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 小麦

(猪) 彩陶(小口尖底瓶)


点 1、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2、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4、受生活区域的地形和气候影响
1-8、问题概要:
1、什么是史前时代?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什么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或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
2、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产工具、生产生活、生活方式三方面思考)
①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成功;
②原始的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的发明;
③群居生活、氏族公社到定居生活的实现;
④审美观、原始科学知识的出现等,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3、什么时候哪国科学家谁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什么生物进化而来?
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研究发现,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
4、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什么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什么?
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5、古人类学家把什么看作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
直立行走.
6、在你看来,直立姿势对人类体质的形成还产生了什么影响?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促进脑的发育.
7、人类特有的本领是什么?
制造工具.
8、人类诞生以什么为标志?至今有多少年历史?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叫什么?距今多少年?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10、北京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开始使用什么火?火的使用有什么作用?过着什么样生活?
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中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开始使用天然火.有了火,人类可以用它烧烤食物、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11、山顶洞人距今多少年?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取火?生活的群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距今18000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他们已会人工取火(即摩擦生火).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1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貌特征的什么区别?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13、使用火对人类的进化有哪些好处?
烧烤的肉食,利于消化,能增强人的体质;火堆能够帮助人们御寒,使人们扩大活动范围;火也是重要的武器,能增强人们围歼野兽的能力.
14、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15、人工取火比利用天然火有哪些好处?
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16、远古人类可从以下方式得到火:
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钻木或击燧取火等.
17、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参见课本P6页图1-5古人类分布图)
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18、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气候类型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或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
19、何谓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远古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考古学家把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工具叫做“旧石器”.(以区别磨制石器——“新石器”)把原始人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2-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 发源地域 出现年代 共同点 原因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BC3000年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BC18世纪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约BC2500年
古中国 长江黄河 约BC2070年
禹建立夏
2-2、文明产生于大河的原因:
大河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
2-3、古代城市的特征?
答:古代城市有城墙、街道、宫殿、神庙、民宅等,有的甚至有下水道,与现在的城市十分相近,说明了当时城市已经相当发达.
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城市设施、布局.
2-4、《汉漠拉比法典》内容、历史地位、意义.
答:《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在古巴比伦社会中,居民有不同的等级,法典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法典还规定了对盗窃私有财产的处罚.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人身、私有财产的安全;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历史地位和意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法典》记载了当时古巴比伦的社会状况,对于我们研究古巴比伦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5、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明古国 城市的出现 王权神圣 社会等级 军队与刑罚
古代埃及
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和奴隶 建有常备军
古巴比伦 BC3500年,乌尔城 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奴隶主
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BC2500年,摩亨佐达罗城 阿育王 种姓制度
四大等级
古中国 夏朝后期,二里头宫殿 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商王贵族
平民和奴隶 有强大的军队
2-6、印度种姓制度
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 一 婆罗门 僧侣阶层 掌握宗教祭祀大权
二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权
被统治阶级 三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等 供养前两个阶层
四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没有任何权利
2-7、告别野蛮——文化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前3500年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 太阳历、3.16 阿蒙神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星期制
古印度 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时,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2-8、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不利之处.
答:第一,种姓制度规定下一级别的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无法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第二,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不得通婚,这不仅剥夺了人们的婚姻自由,同时也使一些因为近亲结婚的遗传病大大增加.
2-9、环境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答:原因(八上课本P45-46页)和解决措施知识要点梳理.
给我们的启示:
①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大事,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当代社会必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
②经济的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产率,加大可利用资源的科技投入.盲目地无限制地开发索取,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③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边开发、边保护、边恢复的战略方针,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3-1、希腊文明简况: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军事独裁
3-2、雅典的民主产生的原因、内容和评价:
产生原因: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使城市繁荣起来.
雅典的民主制具体内容(表现):
①全体男性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官员抽签产生
④陪审员抽签产生
⑤陶片放逐法保证民主
民主制的评价(实质):
①积极: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
②消极: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3-3、古希腊文明的两个城邦的强盛与衰弱的经验与教训.
答: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要增强军事实力,注重国防建设.
③注重身体锻炼,提高全民素质,提倡全民健身.
④要发展社会政治民主,让人民真正当主人.
⑤不能搞霸权主义,争霸的结果只会导致灭亡.
⑥要搞好内部团结,处理好区域间、城市间的矛盾.
3-4、罗马文明简况:
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亚平宁半岛兴起;
公元前700年-前500年,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
3-5、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来和今意):
答:由来:古罗马人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这些宽阔的道路数量众多,反映了当时交通非常发达.今意:比喻各种方法各种途径都可以达到同一个目的,也比喻做人要变通.
3-6、封建制度的形成.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没有共主的关系)
答:这说明了当时西欧封建主从的一种情况.封主分封给臣下一定的土地,并举行一定的仪式,臣下受封同时也成为了封主的附庸,并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被封的臣下只对受封的主人负责,而不对其他的领主负责.这句谚语就说明了当时西欧封建的一种特殊的情况.
3-7、为什么说在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
答:因为①庄园中的一切产品都用于自身的消费,只有极少数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需要从外部输入.这符合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
②农奴自己没有土地,需要向主人领取一小块土地耕种,并按时向主人缴纳租税.这也符合封建生产关系的特征.所以我们说欧洲中世纪的乡村的庄园是一种封建性质的庄园.
3-8、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知识归纳表:
哲学文学史学 自然科学 法学 建筑
希腊文化 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文学:希腊是欧洲戏剧故乡.
史学家:希罗多德.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杠杆定律 雅典卫城
罗马文化 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 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
3-9、世界三大宗教知识概况: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宗教经典 原创地 现在分布区域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印度 亚洲地区
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圣经》 巴勒斯坦 欧洲北美地区
伊斯兰教 7世纪(610年) 穆罕默德 《古兰经》 阿拉伯 亚非地区
3-10、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特点: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也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它也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3-11、如何理解穆罕默德的话“寻求真理,哪怕远在中国.”
答:说明了当时阿拉伯人非常重视教育.真理无论在哪里,即使在遥远的中国,都要去探索,表明了阿拉伯人寻求知识的执着追求精神.从阿拉伯半岛到中国,走水路,则有大风大浪,走陆路则有沙漠戈壁等,阿拉伯都要去寻求.另外也说明我们中国文化成就非常高超,在当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4-1、朝代:(识记)
夏(BC2070年——BC1600年)
商(BC1600年——BC1046年)
周(BC1046年——BC221年)
西周(BC11世纪——BC771年)
东周(BC770年——BC221年)
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秦朝(BC221年——BC207年);楚汉战争(BC206年——BC202年)
西汉(BC202年——8年);新莽政权(9年——25年)
东汉(25年——220年)
三国(220年——280年)
魏(220年—280年)
蜀(221年—263年)
吴(222年—280年)
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7年——420年)
南北朝(420——589年),
北朝——北魏(420年——534年)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朝——宋-齐-梁-陈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北宋(960年——112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44年——1911年)br/>4-2、中国历史朝代歌(识记)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4-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西周的封建制度)
答: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得周王确立了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疆域,同时也密切了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周迅速发展成为幅员广阔,对周边民族影响比较大的国家.
4-4、商鞅在变法前的取信于民的故事的意义和变法的内容、作用:(BC356年)
答:取信于民的意义: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所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其内容的掌握,主意理解废立关系)
①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⑤编制户口,规定一家犯法,其邻居必须告发,否则予以处罚等.
作用是:提高了农民和士兵的积极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百家争鸣
这是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想争鸣的现象.战国时期,我国面临战乱频繁,西周礼乐制度崩溃的局面,社会上各色人等为了维护各自利益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在思想上进行争鸣.这种现象史称“百家争鸣”.
学派 创始人 生活时代 主要主张 经典格言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无为,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 非攻、兼爱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4-6、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废除分封制.
经济上:统一全国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全国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焚书坑儒.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是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特别利于对政权、版图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4-7、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评价历史人物的着力点在于得失、功过)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顺应历史潮流,创立制度,开疆拓土,奠定古代中国的版图)
(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事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历史罪过有:(统治残暴,严刑峻法,重徭苛赋)
(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4-8、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政治上: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4)疆域治理上: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