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劳动民主协商原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46:55
如何理解劳动民主协商原则

如何理解劳动民主协商原则
如何理解劳动民主协商原则

如何理解劳动民主协商原则
一是平等的原则.这是中国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相互间的协商必然是平等的,利益取向是一致的,目的是同向的.作为执政的中共党组织和领导同志首先要有协商的愿望,主动提出协商的要求和议题;首先要有平等的态度,主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要以更加开明的姿态接纳公众观点,特别是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乃至过激言论.这是协商民主成为有效协商而不流于形式的根本保证.不同的意见主要有合理、不合理和虽有合理因素但暂不可行三种.对正确的意见要吸纳,对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对有合理因素但暂不可行的意见要解释.通过协商,一方面使党的决策制定得更合理、更科学,一方面,有利于党的意图贯彻得更顺畅、更有效.
  二是真诚的原则.协商的主体双方都应发自内心,诚心诚意,而不是表面作态,虚情假意.听取意见者,应虚心采纳,真心接受.发表意见者,应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双方都可以发表各自见解,解疑释惑,消除误会,求得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每到两会期间,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来到团组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同代表、委员一起平等讨论,共商国是.他们边听边点头边记录,真诚地、虚心地倾听意见,广纳良言,充分吸收来自各方面人士的宝贵建议,会场上洋溢着民主、宽松、融洽的气氛.但我们也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两会期间,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到代表、委员中参加讨论,开始都满面笑容地希望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可真有哪个讲了一点真话、大实话,脸上很快晴天变多云,或当场打断,或反复解释、甚至把讲话的人说成别有用心,会场气氛突变,要么都很尴尬,要么鸦雀无声,要么不欢而散.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同志牢记小平同志的教诲,加强修养、放宽视野、扩大胸怀,以真诚的态度进行协商、听取意见.
  三是在前的原则.中共中央在《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中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具体来说,协商应该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审定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如果采取事后告知,以通气代替协商,走走过场,那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也不成其为协商了.
  四是互动的原则.执政党组织、各级政府,民主党派,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是协商式民主的主体.党委、政府同政协组织、民主党派协商,需要共同配合,双向互动.一方面,党委、政府应主动给政协出题目,提要求,就一些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征求意见;另一方面,政协组织和民主党派应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国计民生问题主动调查研究,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想办法出主意.实践证明,两个积极性总比一个积极性好.
  五是妥协的原则.“妥协”是协商民主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协组织中的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宗教等不同利益集团或群体要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共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构建和谐社会不应该仅仅通过简单多数规则而形成决策,真理有时在少数人那里.因此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应该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进行妥协,有原则 作些让步,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从而使协商后的决策更具有包容性和可行性.